写论文,一步一个坎。文献综述就是一个大坎。因为不仅要找文献,看文献,还要整理总结。总结完了,可能给导师一看,得到的却是个摇头的答复。那么,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到底要具备什么内容呢?四点核心标准,让你写出让导师满意的文献综述。
一、文献综合分析,不是摘要罗列
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,远不止简单地把一篇篇文献的核心观点罗列出来那么简单。综述的精髓在于“综”和“述”,罗列其实完成的只是“综”的部分。
写文献综述,除了要对文献进行总结,还要从众多文献中识别出核心的议题、主要的争论焦点和理论发展脉络。然后,将不同学者的观点围绕这些主题进行重组、对比和整合,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关于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全景图,而不是一堆散乱的拼图。
展开剩余65%二、对文献要批判审视,不能全盘接受
你的研究是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的,如果看文献时不具备批判性的思维,而是全盘接受了前人的思想。那么,你的研究创新点应该从哪里找出来。
所以,在看文献的时候,不能盲目跟从文献的思路,需要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评估:这项研究的论证是否严谨?它的研究方法是否存在局限?它的结论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?在写综述的时候,适当地指出已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。这样才能展现你对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学术判断力,突出你论文研究的创新价值。
三、定位研究,只回顾历史不够
文献综述的目的,是为你的研究做铺垫。文献综述不是只为了回顾前人的研究,而是要通过对现有研究版图的梳理,精准地找出其中的“空白地带”或“矛盾之处”。这个就是你的研究要填补的“GAP”。
整个文献综述的逻辑,都应该指向一个清晰的结论,即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的地方,因此,做这个研究是必要且有价值的。
四、结构要清晰,不要散乱堆砌
论文需要逻辑,文献综述是论文的一部分,当然也是逻辑为重。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,需要有清晰的导言、主体和结论。
主体部分,不要再用“作者A-作者B-作者C”这样的顺序,尝试用更有逻辑的文章组织形式,例如按“主题”展开,按“理论流派”划分,或按“时间演进”梳理,这能让你的综述层次分明,论证更有力。
文献综述考验的不只是你的信息整合能力,更是你的学术思维能力。抓住文献综述的四点核心标准:深度综合、批判审视、精准定位、清晰结构,让你的综述更有逻辑和说服力。
发布于:广东省成都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