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312年,秦国和楚国的同盟关系破裂,原因之一是张仪巧妙地欺骗了楚怀王。最终,楚怀王不听劝告,决定出兵攻打秦国的商於。然而,秦军在丹阳大败楚军,斩杀了八万敌兵,并成功占领了楚国的汉中,足足扩展了600里。楚怀王怒不可遏,决定再次出兵,发动进攻。大军深入蓝田,但结果依然是楚军惨败。与此同时,韩国和魏国趁机南下,袭击楚国,一直打到邓地,迫使楚军不得不撤退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丹阳、蓝田之战。战后,楚国被迫割让两座城池给秦国,以求和平。楚国因此遭受了严重损失。
第二年,秦国再次攻占了楚国的召陵,楚怀王再次向秦国求和,最终两国重修盟约。可惜,秦惠文王不久后病逝,秦武王继位,而楚怀王和秦国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。
楚怀王时常与魏国、齐国合纵,又与秦国连横,灵活应对以图自保。与此同时,秦武王在位期间,楚怀王加速了灭亡越国的计划,从而扩展了楚国的疆域,国力也有所回升。
公元前307年,楚怀王决定攻打韩国。原因是韩国在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时未曾援助楚国,甚至在蓝田之战中落井下石。因此,楚怀王下定决心报复韩国。当时,韩国刚刚在韩秦宜阳之战中大败,军队疲惫,粮草匮乏。楚将昭应提议攻打韩国的雍氏,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到一个月便能拿下这座城。楚怀王于是派昭应率军前去攻打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雍氏并不像昭应预想的那样容易攻破,楚军围困了五个月,仍未能拿下这座城。尽管如此,雍氏的粮草已经断绝,快要撑不住了。于是,韩国向秦国请求援助,派出大量使者前往秦国求救。
然而,韩国的使者无论如何努力,也未能说服秦国出兵。最终,韩襄王派出尚靳出使秦国,亲自前往秦国求援。正好,秦国刚刚攻下韩国的宜阳,并渡过了黄河,正在进行一系列扩张。此时,秦武王突然去世,继位的秦昭襄王年纪尚轻,而秦国的政权由其母宣太后(芈八子)掌控。
宣太后出身楚国,她对楚国天然有亲近之情,因此韩国的求援并不被看重。尚靳见到秦昭襄王后,谈到韩国正处于危急之中,若秦国不出兵援助,韩国很可能会与楚国结盟。宣太后听后,说道:“当年先王把大腿压在我身上,起初我感到很难受,但当全身都压在我身上时,我却完全感觉不到沉重。这是因为对我来说,这样才有好处。”尚靳听后感到极为震惊,没想到在如此严肃的场合,宣太后居然谈论如此露骨的话题,但她显然毫不在意,只要能拒绝尚靳,其他的都不重要。
宣太后虽然表面上拒绝出兵救援韩国,但她的真正意思是:如果韩国愿意付出很大代价,秦国或许会出兵。尚靳回到韩国后,将宣太后的态度传达给韩襄王。韩襄王不甘心,再派张翠前去秦国。
张翠此行颇有心计,他假装身体不适,走得很慢,每天只走一个县,以此拖延时间。最终,他艰难地抵达秦国,秦国的相国甘茂看到他如此艰难赶来,关切地询问:“韩国已处危急,您为何这么慢?”张翠不慌不忙地答道:“韩国还未危急,只是快到危急的时刻。”这句话似乎不急不慢,实际上却传达了韩国若无援助,必会投向楚国的意思。
张翠巧妙地提醒秦国,如果韩国与楚国结盟,那对秦国非常不利。为了避免这种局面,秦国决定出兵援助韩国。甘茂则进宫劝说秦昭襄王:“韩国如果失去秦国的帮助,就会投靠楚国,那时情况更加复杂。”最终,秦国决定出兵,解救了韩国,楚国不得不撤退,韩国的危机得以解除。
宣太后的作风确实大胆,秦惠文王时期,她几乎没有存在感,但秦武王去世后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因为秦武王没有继承人,秦惠文王又只有一个嫡长子,其他庶子中有三个是芈八子所生。于是,芈八子逐渐站了出来,先是与惠文后争权,让她的儿子继位为秦国国君,并以太后身份摄政。
成为太后后,宣太后并不在乎自己的名声。她甚至在和韩国使者的谈判中,直言不讳地谈起了隐晦的话题。此外,为了灭掉义渠,她还曾色诱义渠王,与其生活多年,生育了两个儿子。甚至在义渠王死后,宣太后还一度有意让自己的男宠魏丑夫陪葬。虽然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现,但宣太后的大胆作风无人可比,毕竟她主政秦国长达41年。
发布于:天津市成都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